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普法课堂 > >正文

李云迪嫖娼事件舆情
2021
11 /10
09:58
消息来源
知乎
李云迪嫖娼事件舆情

李云迪嫖娼事件舆情

(朝阳公安通报李云迪嫖娼事件,图源:@平安北京朝阳 微博截图)

  事件简介:10月21日晚,平安朝阳针对李云迪嫖娼事件进行了通报,证实了李云迪嫖娼事件的真实性。10月22日,网络中关于李云迪并不是首次嫖娼的消息被曝出,更加刺激了网民们的围观神经。这位曾经被称之为钢琴大师、被授予各类官方头衔的公众人物多次涉嫌嫖娼的消息一经爆出便迅速引爆了网络关注热度。紧接着,川音李云迪钢琴工作室摘牌、参加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中的镜头被打码、商业合作终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接续出现。同时各大官媒点名批评,被列为失德艺人,重庆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常委、香港青联副主席、广州形象代言人等荣誉头衔被收回。除此之外,网络中围绕此事还产生了一些插曲,如此前其与王力宏的CP传闻被反复提及、在李云迪被抓之后王力宏工作室迅速转发了平安北京朝阳的反诈宣传为警察点赞、朝阳群众再立新功等都成为网络中的热点关注内容。整个事件从被爆出到被官方证实再到一系列后续连锁反应的产生,不仅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舆情景观,而且也引发了强化公众人物公德私德建构的呼声及思考。

  研究概述:公众人物丑闻事件在当下已经不是稀奇事件,而且通过近段时间被爆出来的明星丑闻事件来看,有些明星德行底线不断被刷低。基于公众人物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粉丝效应的加持、媒体们的强势传播以及网友们旺盛的吃瓜欲望,明星丑闻一旦被爆出,必将会在网络中引起轩然大波,并形成复杂的舆情态势。本文依托于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对李云迪嫖娼事件的舆情演化进行数据梳理,对该事件中所呈现出来的传播态势进行分析,基于这样的传播态势下网络话题如何形成、网络舆论聚焦何处、两大舆论场形成怎样的舆论景观,在此基础上探究明星丑闻事件爆发后形成的舆情传播规律,并且将其置入严肃性社会议题进行反思,即如何强化明星等公众人物的道德伦理建设、如何发挥明星等公众人物正面的社会影响力。

  一、李云迪嫖娼事件网络舆情概况

  李云迪嫖娼事件自发生到被爆料再到被官方确认,整个网络舆情热度呈现出体量较大、变化迅速的态势,不管从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还是从舆情信息的传播载体及传播路径来看,都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下面将通过鹰眼速读网这一舆情监测系统对该事件在全网的舆情演化以及传播态势等相关方面进行数据呈现和简要分析。

  1、网络舆情热度演化及传播特点分析

  从该事件的舆情热度的演化周期来看,从形成到逐渐消散经过了三四天的时间,总体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且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征。

  短暂发酵期——网友爆料及参演节目镜头释放信号引疑惑。

  早在10月20日,甚至更早,网络中不时会有一些网友爆料李云迪嫖娼被拘的消息,此事更多的讨论话题集中在李云迪涉黄。10月21日,关于李云迪违法涉黄等信息逐渐增多,同时有网友发现21日更新的《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未有李云迪的相关介绍,镜头也被删减。从网友分享的截图中,在一个全景画面里,疑似李云迪的身影被打上了马赛克,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网传消息的不断流传以及参演节目中镜头删减等内容无疑引发网友们的猜疑。但李云迪方在当日仍旧在社交网站上为其参演的节目进行宣传,该行为让不少网友对此前网络中的信息更为疑惑。当时网络中甚至有博主发起了“李云迪是否嫖娼了?如果嫖娼你认为对象是男是女?”的话题讨论和相关投票,提升了网友们的围观欲望。

  井喷爆发期——官方通报及官媒报道证实真伪引爆热度

  10月21日晚间,平安北京官微先是发布了一条博文“这个世界的确不止黑白两色,但一定要分清和划清黑与白。这个,绝对不可以错……”,随后平安北京朝阳发布李云迪嫖娼的警情通报,这一重磅信息的发出可谓一颗炸弹,将该事件的舆情热度迅速提升,并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态势。紧接着各大官媒纷纷进行报道并针对此事发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紧随其后报道了此事,并引发了大量网友们的转评,产生了极大的传播影响力。当天深夜,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都都就此事发表了评论文章,基本都是痛批李云迪违法行为的态度倾向。李云迪嫖娼被官方证实到媒体报道,10月21日整晚时间该事件的舆情热度呈现出强大的爆发态势,全网关注力量极其强大。除了这些官方认定内容之外,还有一些话题如王力宏工作室的点赞行为引发了网友们吃瓜的兴趣,《披荆斩棘的哥哥》前有霍尊后有李云迪节目组有多难,朝阳群众再立新功等为网友们增添了讨论的乐趣。

  绵长长尾期——后续信息挖掘及衍生话题生成拉长舆情周期

  经过10月21日晚间的强势爆发,10月22日的舆情热度相对而言呈现较低走趋势,但关注力量仍旧不小。就22日网络舆情的传播内容来看,更多是围绕着事件后果展开,如李云迪此前的荣誉头衔被撤、商业合作终止、《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被打码等,这些后果的连续生成导致该事件的舆情热度不断蔓延。随后李云迪并非首次嫖娼的信息被爆出,再次激起了该事件的舆情波澜,导致网民们的吃瓜兴趣再次提升。随后中演协发出了对李云迪进行行业抵制的消息,并引发了公众对于失德艺人的讨论。除此之外,舆论长尾的形成还与网络中不少网友对李云迪嫖娼细节的扒皮,如嫖娼的价钱、卖淫女的相关信息等。另外,有关于前几年春晚李云迪和刘谦合作魔术表演中关于“找力宏”的话题再次被提及,刘谦还针对此事进行回应。总体而言,后续的信息挖掘以及衍生话题导致该事件的舆情热度形成了一个大长尾。

  2、网络传播平台分析

  从李云迪嫖娼事件的网络传播平台分布来看,社交网络是最大的传播载体,该事件从被爆料到后期话题讨论,大多是在社交网络中进行。社交网络之所以占如此大的比例,除了其信息阅读的方便性以及庞大的用户数量之外,还在于对于李云迪这一公众人物属性,网友们基于社交平台在线吃瓜的兴趣浓厚,也利于网友们快捷的发布观点互动交流。另外,APP中关于李云迪嫖娼的信息也不在少数,除了媒体客户端之外,还有一些信息咨询平台,如今日头条、知乎等都对此事展开了相对激烈的讨论。

  二、李云迪嫖娼事件两大舆论场的共振与差异

  李云迪嫖娼事件在网络中引发了如此大的轰动,不管是官方还是普通网民都对这件事的关注及传播表现的十分积极,而两大舆论场域内对该事件的聚焦既存在共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而言表现如下:

  1、官方舆论场表现强势,民间舆论场积极呼应

李云迪嫖娼被警方证实之后,各大官媒紧随其后,除了积极报道之外,更是针对此事发表了态度严肃、立场鲜明的评论文章。

  从官媒的评论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通过从李云迪钢琴家这一身份的角度出发,通过钢琴上的黑白键来隐喻人生道路的选择,同时也用通过钢琴黑白键的颜色来明示要擦亮眼睛,切勿走上涉“黄”的歧途。另外,官媒也通过此事警示当下明星艺人要坚守道德底线,更不要僭越法律,娱乐圈不是法外之地。官媒评论强势严肃,而且评论手法比较出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官媒的评论文章引发了网民们的好评点赞,积极呼应官方舆论场内的立场态度。同时也为这位昔日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多年以来的艰辛努力最后付之一炬感到惋惜。

  2、民间舆论场内话题聚焦更为多元,情感色彩更为复杂

  相比于官方舆论场内立场鲜明的严肃基调,民间舆论场内针对此事的舆论聚焦显得更为多元复杂。

  除了与官方舆论场内舆论聚焦的同频共振之外,网民们的聚集之处可谓丰富。第一,民间舆论场对李云迪参演综艺节目的后期镜头给予了高度关注,调侃节目组后期工作人员有多难,后期镜头打码有多简单粗暴,以及当下综艺节目所面临的高风险等。第二,对于此次通报中指出的举报嫖娼的立功者——朝阳群众,网民们也给予了积极关注,舆论一方面细数朝阳群众的战功累累,另一方面发出了疑问,朝阳群众是否真的存在、朝阳群众为何如此火眼金睛。基于朝阳群众在法治环境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这一群体俨然已经成为网络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从朝阳群众之歌到朝阳群众之梗再到朝阳群众情报组织,成为网民们调侃互动的重要语料。除了朝阳群众,北京另外三大组织“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也再次被网友们拿出来比较。第三,李云迪嫖娼事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事件后果也不断显现,因此不少网友发出了李云迪的演艺生涯是否会终止的讨论,从讨论的内容来看,大部分网友认为会终止,作为触犯法律的失德艺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第四,李云迪嫖娼之后很多网友对他面临的法律责任较为关注,因此部分网友围绕着关于嫖娼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科普和讨论。第五,不少网友对李云迪嫖娼的相关细节进行窥探,如李云迪嫖娼一万一次、李云迪嫖娼事件中的女主信息、李云迪为何选择嫖娼等内容被网友议论纷纷,其间暴露出一些不良话语以及低俗态度。除了上述几方面之外,民间舆论场内针对曾经的“宏迪CP”展开了历史回顾和现实调侃、基于李云迪过往情史以及风流故事下探究李云迪嫖娼真相等,总体而言脱离了事件本身的舆论价值。

  三、李云迪嫖娼事件舆论聚焦中存在的问题

  李云迪嫖娼事件的发生在舆论场内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主流舆论聚焦于对李云迪漠视法律、有失德行的指责和抨击,主流舆论之下也衍生出多样的舆论聚焦点。从整体网络舆论对此事的表现来看,尽管主流基调没有走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严肃性议题聚焦较为单一,艺人德行议题聚焦更需由点到面

  从该事件中的主流舆论来看,官媒表现得十分强势积极,多家媒体争相发文抨击李云迪,从抨击内容来看,基本上都是警示明星要坚守正途,切勿误入歧途。但是从议题聚焦来看,显得较为单一。随着近段时间以来,频繁的明星丑闻被爆出,不管是违背公德还是触犯法律,基本上都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力。个例不断涌现的状态下,进行由点及面的议题讨论更具有意义。即除了对劣迹艺人抨击之外,如何提升对艺人德行的管理、提升粉丝们的理性追星意识、强化警示明星丑闻付出代价所带来的警示意义等,通过展开更为广泛视角的议题讨论,在网络舆论中形成多元关注,逐渐形成强化治理的舆论共识。

  2、明星丑闻舆论聚焦泛娱乐化凸显,过分窥视及细节挖掘造成舆论误伤

  从李云迪嫖娼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该事件的舆论聚焦中呈现明显的泛娱乐化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表现在网友们对李云迪性取向的调侃,对个人过往历史的挖掘中寻求笑料,并主观解读李云迪之所以嫖娼的种种原因;另一方面在于过分窥视相关细节,如嫖娼价位、嫖娼地点选择等等,这些关注点在网络中引发了网友们的调侃、戏谑,造成舆论失焦的同时也导致严肃性被不断消解。除此之外,不少网友对事件中的女主角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挖掘,导致有五位女生无端躺枪,产生了五个版本。这种过分的窥视及网暴,非理性非文明的扒皮造成了严重的舆论误伤。

  四、艺人丑闻事件舆情总结

  艺人丑闻事件发生都会引爆网络,往往是一经曝光便产生极强的传播影响力。对于粉丝来说将会面临着自己喜爱的明星从此塌房;对于公众来说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围观吃瓜;对于媒体来说除了紧跟事件捕捉新闻价值之外,更多的是积极进行议题设置,表明立场强化舆论的抨击力;而对于自媒体传播者来说更多的是为了挖掘流量,往往会带偏舆论方向。多方关注之下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舆论景观,通过透视多起艺人丑闻事件所呈现的舆论景观,我们一方面可以总结出该类事件舆情传播规律的共性,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反思。

  探究明星丑闻事件舆情传播共性,基本上都呈现出舆情热度体量大、舆情演化周期长、舆论形成核心聚焦点之外仍会形成多种话题的讨论。除此之外,基于明星的特殊身份,粉丝情绪及行为、舆论猜测、网络谣言、扒皮带节奏等都是值得警惕的方面。因此,要立足于舆情传播规律,进行相关的舆情研判,对各传播主体的传播内容所产生的传播影响力进行分析,尽可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传播效果,营造提升艺人从业门槛、加强艺人公德私德修养的舆论氛围,提高打击失德艺人、整治娱乐圈不良作风的舆论呼声,以此强化艺人丑闻事件所带来的警示作用。同时要警惕此类事件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尽可能杜绝舆论对丑闻事件的泛娱乐化解读,谨防谣言愈传愈烈、无休止的扒皮窥视污浊舆论风气。

责任编辑:鲁林芝
上一篇:你的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130512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