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匿名招聘要经得起晾晒

2014-02-27 01:52:23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江苏省泰州市人才网上,事业单位公布招聘成绩时没有公布单位名字,而是以“某单位”代替,泰州网友质疑到底是什么神秘单位。昨天,记者调查得知,“某单位”为泰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用工性质为劳动合同制,中心负责人称,用“某单位”是防止有人打招呼走后门(2月14日《现代快报》)。

  匿名招聘立刻引来公众质疑,这个匿名单位的负责人解释说,是为了防止有人打招呼、走后门才出此下策。此种解释听来也好似有几分道理,但俗话说邪不压正,匿名单位如此隐姓埋名招聘,惧怕打招呼、走后门,不恰恰折射出拒腐、抗腐能力差吗?一个拒腐、抗腐能力如此羸弱的单位,要想使招聘做到公平、公正,即使匿名,恐怕也难以办到。

  更何况,如此匿名招聘也完全违背事业单位招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如此匿名,公众又了解几何呢?这是不是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想应聘这家单位的求职者,如何应聘?更别说求职能够顺利通过了。如此一来,公众也就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只有内部的领导及员工家属,才知道此招聘信息,并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捷足先登呢?

  说到底,匿名招聘究竟藏没藏猫腻,不能任凭招聘者自说自话,要想自圆其说,消除公众质疑,还需用事实说话。那么,不妨晾一晾、晒一晒,将录取过程以及最终录取者的身份信息公开。既然是问心无愧的阳光招聘,就不怕晾晒,也经得起晾晒,更不怕公众的质疑,不是吗?

  北京 王俊霞 职员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网]

相关专题:敲诈雷政富等贪腐官员者可否将功抵罪?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地方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