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法治年鉴 > >正文

不能让消毒产品“挂羊头卖狗肉”
2021
01 /11
14:08
消息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不能让消毒产品“挂羊头卖狗肉”
      \
       日前,一位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婴儿护肤品引发“大头娃娃”的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为了不使用激素药品,不少新手爸妈喜欢购买号称无激素的护肤“神药”。然而,据新华社报道,不少“神药”其实违规添加了激素,它们披着“消”字号的外衣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这些产品未经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安全隐患大。

 对微博博主曝光的疑似婴儿护肤品引发“大头娃娃”事件,涉事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福建漳州监管部门已启动调查程序,对于流入市面的产品正在召回检测,相关信息将及时公开,但这一事件却让“消”字号产品的诸多乱象浮出水面。

“消字”和“国药准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批准文号,前者指向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类、消毒器械类、卫生用品类三类产品,后者指向药品。按照传统认知,有些消毒产品和药品有些相似,具有一定的杀菌治疗作用,为了防止消毒产品越界,相关法律法规已为消毒产品的功能和宣传作出了明确的限制。

《消毒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第三条规定: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关内容应当真实,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广告法》第十七条更是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然而,一些企业偏偏针对法律法规禁止和防范的环节大做文章,虽披着“消”字号外衣,却利用消费者不注意“消字”和“国药准字”的区别,对“消字”做隐蔽模糊处理,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打“抗菌、抑菌、治病”的擦边球,给消毒产品戴上“药品”乃至“神药”光环。

一家专业做护肤品成分查询的平台“美丽修行”提供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他们从某电商平台采购了8款热卖的宣称“纯天然”可治疗湿疹的宝宝霜,其中6款为“消”字号,两款为“妆”字号;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SGS检测,结果显示,这8款产品中有4款明确含有激素,两款检测到激素,但无法检测出具体含量。

新闻中曝光“大头娃娃”事件的微博博主将“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及同厂家的另一款婴儿霜“开心森林”送给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两款产品均含有超过30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

       一些企业之所以对消毒产品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消毒产品相对于药品审批门槛低、审批速度快、监管标准低、运营成本低,但企业非法添加、涉医宣传、虚假宣传害人不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生命健康权,逾越了商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很多消毒产品的消费人群指向婴幼儿,给婴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安全隐患。

      不能让消毒产品“挂羊头卖狗肉”,监管部门有必要给消毒产品消消毒。针对直接接触人体皮肤、黏膜的消毒产品,应提升审批监管标准,可参照药品进行审批监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对消毒产品的质量监管,增加抽检频次,并加强对企业涉消毒产品营销行为的关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遏制打击涉医宣传、虚假宣传等行为。监管部门与网络平台共建诚信机制,对有污点信息的经营者进行标记、惩戒。还有必要对一些违法企业和案例进行曝光,对消费者进行警示教育,引导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

                                                                              

责任编辑:刘奕
上一篇:房屋交易不闹心 法官教你巧辨真假中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